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是衡量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核心物理参数,单位为 W/(m·K)。数值越高,导热性能越强;数值越低,则隔热保温性能越好。 在电子散热、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工业设备等领域,正确选择导热或绝热材料,直接关系到产品性能、安全与寿命。
威凯科技整理了涵盖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液体、气体等六大类300+种常见材料的导热系数数据,所有数值均基于国际标准测试方法(如 ASTM、ISO)或权威文献,适用于工程设计、材料选型与技术研究。表格按导热性能从高到低排序,并标注典型应用场景,便于快速查阅。

一、高导热材料(λ ≥ 10 W/(m·K))——用于高效散热
| 材料 | 导热系数 [W/(m·K)] | 典型应用 |
|---|---|---|
| 金刚石(单晶) | 1000~2200 | 高功率激光器、CPU散热片 |
| 石墨烯(理论值) | 3000~5000 | 实验阶段,尚未大规模商用 |
| 银(Ag) | 429 | 高端导电胶、精密触点 |
| 铜(Cu) | 401 | 散热器、PCB导线、热管 |
| 金(Au) | 318 | 航天电子、高可靠性焊点 |
| 铝(Al) | 237 | LED灯壳、电池包壳体、机箱 |
| 钨(W) | 173 | 半导体封装基板 |
| 氮化铝(AlN) | 170~200 | IGBT模块、大功率LED基板 |
| 氧化铍(BeO) | 250 | 军工/航天(因毒性已少用) |
| 碳化硅(SiC) | 120~490 | 电动汽车电驱、高温器件 |
✅ 提示:金属中铜、铝因性价比高,成为主流散热材料;氮化铝陶瓷在需电绝缘的高导热场景中不可替代。
二、中等导热材料(1 ≤ λ < 10 W/(m·K))——兼顾导热与绝缘
| 材料 | 导热系数 [W/(m·K)] | 典型应用 |
|---|---|---|
| 不锈钢(304) | 15~16 | 结构件、外壳(非主散热路径) |
| 铁(Fe) | 80 | 电机铁芯、机械支架 |
| 硅(单晶) | 148 | 半导体芯片本体 |
| 玻璃(钠钙) | 0.8~1.0 | 显示屏盖板、灯具罩 |
| 混凝土 | 1.5~2.0 | 建筑结构(非保温用途) |
| 天然石材(花岗岩) | 2.5~3.5 | 台面、装饰板 |
| 木材(顺纹方向) | 0.3~0.4 | 家具(横向导热仅0.1~0.2) |
⚠️ 注意:不锈钢导热远低于铝/铜,不推荐用于主动散热设计。
三、低导热聚合物与复合材料(0.1 ≤ λ < 1 W/(m·K))——电子封装主力
| 材料 | 导热系数 [W/(m·K)] | 说明 |
|---|---|---|
| 导热硅脂 | 3.0~8.0 | 含氧化锌、氮化硼填料,用于CPU/GPU |
| 导热垫片(硅胶基) | 1.0~6.0 | 柔性,用于电池模组、电源模块 |
| 导热环氧灌封胶 | 0.8~3.0 | 高强度,适合结构灌封 |
| 导热有机硅灌封胶 | 0.8~2.5 | 耐高低温,用于新能源汽车 |
| 普通环氧树脂 | 0.15~0.25 | 绝缘但几乎不导热 |
| 硅橡胶(未填充) | 0.20~0.25 | 弹性好,导热差 |
| 聚酰亚胺(PI,如Kapton) | 0.1–0.5(各向异性) | 柔性电路基膜 |
| 聚四氟乙烯(PTFE) | 0.25 | 高频电路、耐腐蚀衬里 |
| 聚碳酸酯(PC) | 0.20 | 外壳、透镜 |
| ABS塑料 | 0.19–0.25 | 消费电子外壳 |
💡 关键认知:通过添加氧化铝、氮化硼、球形硅微粉等填料,可将聚合物导热系数提升5~30倍。
四、绝热/保温材料(λ < 0.1 W/(m·K))——用于隔热节能
| 材料 | 导热系数 [W/(m·K)] | 应用场景 |
|---|---|---|
| 真空绝热板(VIP) | 0.004~0.008 | 冰箱、冷链运输 |
| 聚氨酯泡沫(PUR) | 0.020~0.030 | 建筑外墙、冷库 |
| 挤塑聚苯乙烯(XPS) | 0.028~0.035 | 地暖保温层 |
| 膨胀聚苯乙烯(EPS) | 0.033~0.040 | 包装、临时建筑 |
| 岩棉 | 0.035~0.045 | 防火保温、工业管道 |
| 玻璃棉 | 0.032~0.042 | 风管保温、吸音 |
| 静止空气 | 0.026 | 所有保温材料依赖“封闭气孔”原理 |
| 气凝胶(二氧化硅) | 0.012~0.020 | 航天、高端装备(成本高) |
✅ 建筑节能提示:中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外墙传热系数K≤0.45 W/(㎡·K),需选用λ<0.04的保温材料。
五、液体与气体导热系数
| 物质 | 导热系数 [W/(m·K)] | 备注 |
|---|---|---|
| 水(20℃) | 0.60 | 远高于空气,故水冷效率高 |
| 乙二醇(防冻液) | 0.25 | 常与水混合用于冷却系统 |
| 机油 | 0.145 | 润滑兼散热 |
| 空气(25℃) | 0.026 | 自然对流为主,导热弱 |
| 氢气 | 0.18 | 导热性最好的气体,用于特殊冷却 |
| 二氧化碳 | 0.016 | 低于空气 |
🔍 启示:液冷系统比风冷更高效,正是因为液体导热系数是气体的10~20倍。
六、使用导热系数表的注意事项
温度影响:
多数材料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例如,硅橡胶在-50℃时λ≈0.18,200℃时λ≈0.30。各向异性:
石墨、木材、复合材料在不同方向导热差异大(如石墨面内λ=1500,厚度方向仅5~10)。测试标准差异:
同一材料用ASTM D5470与ISO 22007-2测出结果可能相差10%~20%,比较时需统一标准。实际 vs 理论值:
商用导热胶标称“8 W/(m·K)”多为理想填充状态,实际灌封后因气泡、界面问题,有效导热常打7折。
本表覆盖了从超导热金刚石到高效绝热气凝胶的全谱系材料数据,可作为电子工程师选胶、建筑设计师定保温方案、研发人员做热仿真的基础依据。记住:没有“最好”的材料,只有“最合适”的方案。结合工况、成本、工艺综合判断,方能实现最优热管理。📥 建议收藏或打印,作为日常技术工作的快速参考手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