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热灌封胶的导热性能通常在0.5~8.0 W/(m·K)之间,具体数值取决于其填料类型、填充比例、基体树脂体系及制备工艺。 相较于普通环氧或有机硅灌封胶(导热系数一般低于0.3 W/(m·K)),导热灌封胶通过添加高导热无机填料(如氧化铝、氮化硼、氮化铝、碳化硅等),显著提升了热量传递能力,可有效降低电子元器件工作温度、提升系统稳定性与寿命。但需注意:“导热”不等于“导电”,多数导热灌封胶仍保持电绝缘性,适用于对散热与安全双重需求的场景。
威凯科技将从导热性能指标解析、影响因素、常见类型对比、典型应用场景及选型建议五个维度,全面回答“导热灌封胶导热性能怎么样”这一核心问题,为电子工程师、电源制造商及研发人员提供专业参考。
一、导热性能的核心指标: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
导热系数(单位:W/(m·K))是衡量材料导热能力的关键参数,数值越高,导热性能越强。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对比:
| 材料 | 导热系数 [W/(m·K)] |
|---|---|
| 空气 | 0.026 |
| 普通环氧灌封胶 | 0.15~0.25 |
| 普通有机硅灌封胶 | 0.18~0.22 |
| 导热环氧灌封胶 | 0.5~3.0 |
| 导热有机硅灌封胶 | 0.8~2.5 |
| 高导热改性聚氨酯/陶瓷复合胶 | 2.0~8.0 |
| 铝金属 | 237 |
| 氧化铝陶瓷 | 20~30 |
✅ 结论:
商用导热灌封胶虽远低于金属,但相比普通胶提升3~30倍,足以满足大多数中低功率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
二、影响导热性能的四大关键因素
1. 导热填料种类
氧化铝(Al₂O₃):成本低、绝缘性好,导热系数0.5~2.0 W/(m·K),最常用;
氮化硼(BN):各向异性导热,绝缘性强,可达2.0~6.0 W/(m·K),价格较高;
氮化铝(AlN):导热优异(>5.0),但易水解,工艺要求高;
碳化硅(SiC):导热高(3.0+),但可能导电,仅用于非绝缘场景。
2. 填料填充量
填充量越高,导热网络越密集,导热性越好;
但过量填充会导致粘度剧增、流动性变差、固化收缩增大;
通常填充量在50%~70%(体积比) 为最佳平衡点。
3. 基体树脂类型
环氧体系:强度高、附着力好,适合结构灌封,导热上限约3.0;
有机硅体系:柔韧性好、耐高低温(-50℃~200℃),适合柔性电路,导热略低;
聚氨酯体系:介于两者之间,抗冲击性优。
4. 填料形貌与级配
片状(如BN)、球形(如熔融硅微粉)、纤维状填料组合使用,可构建更高效导热通路;
多级粒径复配(大颗粒+小颗粒)提高堆积密度,减少界面热阻。
三、主流导热灌封胶类型性能对比
| 类型 | 导热系数 [W/(m·K)] | 电绝缘性 | 柔韧性 | 耐温范围 | 典型应用 |
|---|---|---|---|---|---|
| 导热环氧灌封胶 | 0.8~3.0 | 优 | 脆 | -40℃~150℃ | 电源模块、LED驱动 |
| 导热有机硅灌封胶 | 0.8~2.5 | 优 | 优 | -50℃~200℃ | 新能源汽车电控、光伏逆变器 |
| 高导热陶瓷复合胶 | 3.0~8.0 | 良(部分导电) | 中 | -40℃~180℃ | 大功率IGBT、5G基站功放 |
| 导热聚氨酯灌封胶 | 0.5~1.5 | 优 | 优 | -40℃~120℃ | 传感器、户外灯具 |
⚠️ 注意:标称“8 W/(m·K)”的产品多为实验室理想值,实际灌封后因界面热阻、气泡等因素,系统级导热效率通常打7~8折。
四、典型应用场景与性能要求
1. LED照明电源
功率密度高,需持续散热;
要求:导热≥1.0 W/(m·K),绝缘,耐黄变;
推荐:导热有机硅或环氧胶。
2. 新能源汽车OBC/DC-DC
振动大、温变剧烈;
要求:导热≥1.5,高柔韧,耐冷热冲击;
推荐:加成型有机硅导热灌封胶。
3. 光伏逆变器
户外长期运行,紫外线强;
要求:耐候性好,导热≥2.0;
推荐:氮化硼填充有机硅胶。
4. 工业电源模块
空间紧凑,发热集中;
要求:高强度、高导热(≥2.0)、低应力;
推荐:改性环氧+氧化铝体系。
五、如何正确评估与选型?
1. 明确需求优先级
重导热?重绝缘?重柔韧?重成本?
例如:动力电池BMS板需柔韧+绝缘,选有机硅;而服务器电源需高导热+高强度,选环氧。
2. 查看权威检测报告
要求供应商提供ASTM D5470 或 ISO 22007-2 标准下的导热系数测试数据;
警惕“理论值”或“填料导热值”混淆。
3. 进行小样实测
在实际工况下灌封样品,测量元器件温升;
对比不同胶种的散热效果,比单纯看参数更可靠。
4. 关注工艺适配性
高导热胶往往粘度高,需确认是否适合真空灌封或自动点胶;
双组分混合比例是否便于操作(如10:1 vs 1:1)。
导热灌封胶的导热性能已能有效覆盖绝大多数中高功率电子设备的散热需求,其核心价值在于在电绝缘前提下实现高效热管理。虽然无法媲美金属导热,但在封装保护、应力缓冲、环境防护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选择时,不应盲目追求“超高导热”,而应结合系统热设计、结构限制、成本预算与工艺条件,找到最适合的平衡点。未来,随着氮化硼、石墨烯等新型填料的应用,导热灌封胶的性能边界还将持续拓展。












